发布日期:2025-02-05 00:32 点击次数:72
抗美援朝战争中,志愿军的38军声名赫赫,威震敌胆,被誉为“万岁军”,成了军史的传奇。可是,为何“万岁军”的三大师长中,只有112师师长杨大易被评为少将?1950年10月,我国第一批志愿军6个师将近25万人开往邻国战场。38军,作为首批参战部队,由军长梁兴初率领,下辖三个师,分别是杨大易为师长的112师、江潮为师长的113师、翟仲禹为师长的114师。他们都是身经百战的优秀将领,对于38军获得“万岁军”的称号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。在抗美援朝战争中,112师参与了许多重要战役。第一次战役中,尽管因为情报失误等原因表现略有瑕疵,但在后续中迅速调整,扳回了略有瑕疵的局面。第二次战役中,112师在西线战场积极作战,完美的配合了38军的整体行动。特别是在德川战斗中,112师在切断敌人后路的行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。113师更是创造了奇迹,在三所里穿插作战中,用惊人的速度和顽强的意志堵住了老美南逃的道路,被誉为“飞兵三所里”,这个行动对整个第二次战役的胜利起到了关键作用。114师同样表现出色,在多个战场与敌军交战,不落下风。杨大易是四川苍溪人,1919年出生,14岁时就参加了红军,小小年纪便积累了丰富的战斗经验。我军历史的各个时期他都没有落下。1949年8月开始担任38军112师师长,抗美援朝的一到五次战役,杨大易从头到尾全部参加了。在抗美援朝战争中,杨大易展现出了独特的军事能力,他注重对战场形势的精确分析。在德川战斗中,他巧妙部署兵力,根据敌军的防御特点和地形条件,制定进攻方案。他对部队的训练和管理也极为严格,使得112师保持了高度的纪律性和强大的战斗力。当面对老美强大的火力和复杂的作战环境时,杨大易不打呆仗死仗,能够灵活调整战术,一次次完成任务。1955年的授衔过程中,资历和战功是两个重要的衡量标准。从资历上,杨大易1933年就参加了红军,一起经历了湘江战役,强渡大渡河,爬雪山过草地等艰苦斗争。江潮是从东北军转入我军的,1940年才加入我党,没有参加过红军。翟仲禹在1938年加入我党,也没经历过红军时期。所以,从资历和党内的地位,这一点上,杨大易比较突出,优势大于江潮和翟仲禹。再来看战功,虽然江潮率领的113师的“飞兵三所里”行动极为耀眼,但从整体贡献的持续性和全面性来看,杨大易的表现也不逊色。翟仲禹率领的114师虽然也很优秀,但在某些关键战役的影响力和指挥的复杂性等方面,杨大易取得的成就更加突出,在战术上也有独到之处。从战略层面看,112师对于整体部署有着重要意义。比如在德川战斗后的追击战中,他要在保障队伍安全的前提下,迅速扩大战果,这需要极高的军事素养。除了资历和战功,政治素养也是授衔时需要考虑的标准。杨大易因为参加革命早,政治觉悟高,对队伍的影响力更大。他所带领的部队更容易成为一支有灵魂、有信仰的部队。这些综合原因,使杨大易在三位师长中脱颖而出,成为38军三位师长中唯一的少将军衔。这个结果并非简单的评定,而是对将领在各个历史时期全方位表现的认可。
Powered by bob最新版下载地址 @2013-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